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日漸提高,中國烘焙也在快速發展著。
現在幾乎每個小區里都有1-2家烘焙店,不少創業學員也熱衷于在自家附近的社區里開店。

先從中國城市商業模式發展的大趨勢來看,近幾年,中國城市商業的發展速度穩居世界首位,尤其是一大批二三線城市,發展極為迅速。10年前,隨便拿一個三線城市來做例子,整個城區的商業中心可能還全部聚集在一個主干道或十字街口。現如今,城區的商業中心開始裂變,新的商業體不斷建成并發展成熟,城區中比較有競爭力的商業中心至少有2-3個。并且隨著城市的規劃和發展,相信新的商業體還會不斷的崛起,進一步分散人流和蠶食市場。這也從客觀上回答了近期一些商圈店開始出現業績下滑的原因。

另一方面,90后、00后年輕一代接管了消費的主力群體,他們的消費習慣和觀念有極為鮮明的特征:網購、網上訂餐、網上社交,一切日常所需都可以在網上解決;他們厭惡一切需要排隊的事情,交水電煤、轉賬、簽證、繳罰款,甚至離婚,一切可以在手機上做的事,絕不去現場排隊浪費時光。
甚至習慣于“即插即用”的生活方式,類似Airbnb、Mobike的共享經濟成為互聯網生存方式之一……
新一代消費群體催生“懶人經濟”的繁榮,哪種商業模式可以解放時間,就越能獲得年輕人的青睞,便捷性是他們最主要的考量,這也是為什么中國的外賣行業近幾年發展迅速。相比市中心的面包房,開在自家樓下的反而讓年輕人感覺親切又便捷。第三,成本逐年激增,也是讓很多烘焙老板越來越頭疼的,房租、人工、原材料、包裝等成本每過一段時間就會上漲,然而很多門店的營業額卻增長緩慢,埋頭苦干一年下來,發現掙的錢都給了房東,門店的利潤率很不理想,尤其是商圈店、旗艦店,由于房租、人工成本太高,雖然營業額也不低,利潤率卻一直上不去。

反而是那些面積不大、位置一般、人手等都投入不多的B類店,利潤率很可觀。這些店也就是新型社區店的雛形,經過專業化的打造,可以激發出更大的潛力!烘焙業會越來越強調:專業分工、品類細分。隨著烘焙業的發展,消費者也越來越專業,隨機性購買的模式會被瓦解,現有的產品線大而全、多而雜的現烤模式,會被逐漸的“無限截肢”。新型社區店在市場的試驗成功,正是烘焙業越來越專業、越來越細分的先驅模范。

綜上分析,新型社區店模式是基于傳統的社區配送店模式,順應消費形式的發展變化,并結合各烘焙企業的特色進行創新而產生的新模式。不同的烘焙企業擁有各自的特質、面臨不同的市場,所以打造出來門店的具體表現也會各有差別。但是,在本質上仍然會有很多共同的特征:時尚、新鮮、年輕化,這是烘焙行業的基因,也是我們社區店打造的主旨。打破傳統社區店只做配送產品的模式,在新型社區店模式中融入“現烤”,利用現烤產品的熱度為門店引流,提升店面產品的“新鮮度”。同時,并不是說社區店就一定要降低檔次去迎合顧客,時尚也并不意味著必須得高投入,新型社區店仍然要以年輕人為核心的消費群體,迎合年輕人對時尚的最新理解。

這也是新型社區店模式的“新”之所在,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結合企業自身的特質,或者整合企業擁有的可以與烘焙業相結合的資源,進行微創新,向前邁出一小步,做出新型社區店模式區別于原有模式的差異點。比如浙江新美心集團公司在新疆天山擁有優質的奶源資源,牛奶與烘焙具有高度的關聯性,那么,基于天山牧場優質奶源,新鮮、烘焙等元素,經過多次的論證和優化,最終,將新美心的新型社區店定位為“天山牧場鮮奶烘焙”。10月初開業的新模式門店,改造前平均4000元/天,開業1個月后,周末日銷售能突破1萬,銷售能達到平均8000元/天,業績提升較原來翻了一番。

新型社區店基于為顧客提供更多的便捷性發展而來,做顧客家門口的面包房,在產品規劃上也需要順應烘焙主食化的趨勢,抓住顧客對于烘焙主食類產品的需求,如經典的吐司、餐包、排包等。在出貨時間上,也要了解顧客“早餐晚上買”的消費習慣,合理規劃店內各個時段主推的產品。
